笔趣阁 > 风起云来 > 第六章 玄雍东出

第六章 玄雍东出


第六章

        “夫人言重了。”赫连钦礼与周诚同时躬身施礼道。

        “我二人虽都是北疆旧部,昔年在老将军帐下同为袍泽,可一个是那鞍前马后的坠蹬小卒,一个是忝为帐中的记事幕僚,是万万当不起公子与夫人的如此盛誉。”

        “是啊,我二人只不过是命长罢了,比那些早就化为枯骨的同袍活的久了些而已,与那些昔日英魂相比,我二人实乃是犹如那萤火与星辉相较。”

        “夫人与公子如此缪赞真是折煞老夫二人了。”

        赫连钦礼与周诚先后说道:“至于说守卫王府,保护夫人家小都乃职责所在罢了。”

        “这师徒之说更是愧不敢当,让公子蒙受如此劫难,老夫二人难辞其咎,妄为人师。”

        蒙雲看着那开始连连告罪的两人并且还有持续下去的趋势,只得无奈的翻了翻白眼,顺势起身。

        这要是一直这么的谦恭下去还有完没完了?

        少爷我给你们行礼你们接着就完了嘛,哪那么多话?

        搞那么多繁缛礼节做甚,烦不烦啊?

        一点不爷们呢?

        嗯,也爷们不起来了,他们两个加起来得有一百五六十岁了吧?

        “好了好了,我娘说当得那就是当得,小子我拜都拜了,你们不受也受了。”

        怎么着,还能给少爷我跪回来不成?

        就算你敢跪,我他娘的才是受不起啊

        在这么婆婆妈妈的,知道的是在相互恭维,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是嫌弃老子呢!

        哼,老而不死是为贼,少爷今儿我是让着你们。

        “我爷爷曾说北疆军旅雄于天下,靠的不是兵甲犀利,而是将威兵勇,敢死敢战。”

        “伤一处而不死可称兵,伤十处而不死则号为勇,如此以伤搏命,才可悍不畏死。”

        “赫连爷爷身上共有大小二十一处伤疤,其中有六处是在中原大战时为救我爷爷所伤。”

        “其中刀伤两处、枪伤一处、箭伤两处,每处皆可谓伤可及骨。”

        “还有一处是被锤骨朵击碎背甲造成的内伤,导致从此再也披不得重甲,小子说的可对?”

        不等赫连钦礼答话蒙雲转而又道。

        “周爷爷也曾参与过中原大战,当时我玄雍朝跟洛水国在河南对峙,彼此相持不下。”

        “世祖弘治皇帝便命我爷爷率北疆军绕河北南下,伺机渡河攻打洛伊侧后,可当时北疆无水军啊!”

        “整个黄河水面都被中原盟国封锁。”

        “还是周爷爷的计策“白马夜渡草船借万箭,延津泅水轻衣过黄河”

        “一招声东击西,才使我北疆军渡河成功,从而对洛水国形成包夹之势,一战定乾坤。”

        “如此种种,何须自谦?

        “不说两位爷爷是那千军上将,无双国士,可小子也见不得您二老如此自贬。”

        言及于此两位老人也是满脸的动容,这都是二人平生最引以为傲的事,不曾想这二世祖的蒙少爷居然记得如此清楚。

        你夸他们武能封侯,文可拜相,他们也许会嗤之以鼻。

        但你若是称赞他们的生平往事,他们必然是与有荣焉的欣然接纳。

        只因为那一战两人都有参与,只不过却是一人过白马,一人赴延津。

        那场战事发生在弘治六年,说起这位弘治皇帝,不得不让人称叹上一句传奇。

        弘治皇帝是玄雍王朝第二位皇帝,也就是开国皇帝,宣武帝的儿子。

        在位八年,在位期间只做了一件事,只打过一场仗,而这一仗就是那载入史册的中原大战!

        弘治六年初,五年未启过大朝的玄雍弘治帝第一次临朝就宣布了一件大事,玄雍东出!

        自宣武末年以来,玄雍已近八个年景未起刀兵了,弘治帝即位后也只是在政事上梳理朝政,整饬官吏。

        民事上注重民生,废奴除籍。

        农事上改革土地,督促农耕。

        商事上发展贸易,鼓励经商。

        军事上则是稳定关中,巩固疆域。

        对外只致力外交,从不轻启战事。

        当然这些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治大国如烹小鲜,凡做大事者必然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来。

        而他之所以选择五年不上朝,不仅仅是为了躲避外朝那如雪片般的奏折文章,最主要的一点则是他在“修典”一部囊括古今,实用适用的大典《玄雍律典》。

        而修订《玄雍律典》正是其在位间做的最重要的事。

        若没有此,也就没有后面的那场国战,只不过人们往往喜欢将两者混为一谈,毕竟没有什么荣耀比灭国之功来的还耀眼。

        说他在修典有些玩笑,皇帝亲自修典那不是玩笑还是什么?

        他只是发起人,统筹兼顾主持全局的那个人。

        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其他工作自有人完成,不然要那些史官大臣之类是干什么的,吃白饭嘛?

        弘治皇帝有鉴于前朝的覆灭,所以整合了古今当下各朝各代,各个诸侯邦国的所有律定,筛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整编编纂了一部囊括民事、刑律、吏治、礼祀、军制、等等等等

        总计八卷一百二十六篇两千余册,保罗万象的史诗级巨作。

        而弘治帝即位后所做的那些也都是在为推行新律做准备,新律自然也包含那些已实施的举措。

        两者可以说是在实践中相互认证,弘治帝等于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好在五年来的摸索实践已经初见成效。

        《玄雍律典》也己初步完善,剩下的那些还要在实际行动中缓慢勘定。

        五年间弘治皇帝励精图治,首重与民休养生息,倡导管夫子的民富而国强论。

        虽未临朝可也绝不是像其他人所想的那样,是个昏庸懒惰之君。

        可以说他不上朝的这些年都是在为《玄雍律典》而殚精竭虑。

        这不,一朝临朝就要东出了!

        五年来的养精蓄锐,不仅仅使新律推行成功,而且国力日强,国库渐丰。

        将士们也早已厉兵秣马,枕戈以待了。

        玄雍王朝本就是以武立国,再加上如今又有新律支撑,八百里秦川上的热血男儿谁不想去战场上捞他几个功名?

        玄雍东出,这一战乃是玄雍朝蛰伏近十年的复出之战,亦是这天下十年里少有的灭国大战!

        弘治帝命左武卫大将军刘隽达遣兵三万为先锋,东出潼关,过前秦函谷,进逼新安函谷。

        而后又令左骁卫大将军徐万荣领军三万为左军主将,过风陵渡沿中条山南麓顺河,东进洛阳。

        右屯卫大将军张晏领兵三万为右军主将,南下武关,进逼南阳。

        中领军曹靖阳率军一万为后军主将,兼督办、转运东出大军粮草。

        鹰扬大将军黄震晟统兵十万为大军主帅,率领中军出蓝田大营,进驻桃林要塞。

        玄雍兵力总计不过三十五万,这一次直接出动二十万大军显然是奔着灭国去的。

        当然这是在不算上北疆军的情况下,不然可能还要多翻上一翻。

        而为了配合朝廷用兵河南,北疆也是兵分三路攻打河北。

        北路由北疆悍将武威将军薛正雄率领,引军万骑,经飞狐道攻易县。

        薛正雄出身于河东薛氏,是最早投靠蒙家的晋地大族。

        南路是典威中郎将李呈泓领骑军五千步军一万,经壶口关过滏口陉攻邯郸。

        李呈泓是蒙老爷子的结义兄弟,也是稳固北疆的第一功臣。

        最后一路则由蒙家老太爷亲自掌兵,率马步八万大军走井陉入河北,攻真定。

        三路齐头并进,兵锋全部指向河北的赵成侯,实在是他蹦跶的太欢了。

        前些年灭了燕北侯,扩张了不小的领地,近些年又在不断蚕食着魏武侯的地盘,意图独霸河北。

        威名远播的魏武卒不愧天下精锐之名,正是靠着八万魏武卒的顽强抵抗,魏武侯才没被灭掉。

        不过在赵成侯的逐步蚕食下,难逃燕北侯的下场,若没有北疆军的插手,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可战事开始并不顺利,北疆军唯有北路铁骑突进了河北境内,奈何骑兵不善攻城,只能不停骚扰,围点打援。

        但同时还要兼顾后勤补给,所以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而河南战事更不济,新安函谷一战先锋主将刘隽达轻敌冒进,中计遇伏,直接战死!

        三万先锋军更是全军覆没,生还西退者不足三千,且各个衣甲不全,浑身带伤。

        让人忍不住吐槽他是不是出来搞笑的?

        由于刘隽达的指挥失误,其连带反应更是直接打乱了玄雍跟北疆两边的所有谋划。

        本来按战事预想,就算是前期战况不力也可先用大兵围城,与其互耗国力。

        亦或合纵连横,勾连各路诸侯瓜分洛水国领地,总之办法很多。

        可刘隽达这一败就不仅仅是首战胜负的问题了,战争中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假,可也没有这么败家的吧?

        蒙雲跟人家比起来那简直连提鞋都不配

        士气下降就不必说了,河东的左路军,南阳的右路军顿时止步不前,不知所措,再不敢独自向前一步。

        此消彼长,洛水国首战告捷,尽歼玄雍先锋军,阵斩大将刘隽达。

        这一条条消息就像长翅膀一样,迅速的传递开来,仅仅一日间中原各路诸侯都是闻风而骚动。

        玄雍蛰伏近十年,宝剑暗藏锋芒,本想一鸣惊人,却不曾想遭遇如此惨败。

        一鸣惊人倒是做到了,只不过是那臭名远扬

        可以说宣武皇帝在位间南征北战闯下的赫赫威名,一朝尽失!


  (https://www.biqiugexx.com/book_49372975/175247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