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清宫重生要逆命 > 174 如此一来 年家包括年侧福晋在内都不怎……

174 如此一来 年家包括年侧福晋在内都不怎……


到底是请封的侧福晋尊贵,  还是皇上钦赐的侧福晋尊贵。

        其实没有正式的白纸黑字的规定。

        既然没有规定,那就是具体王府具体人物具体看待了。

        大清又不是没有出现过潜邸侧福晋出身,还生下了皇长子,  并且还是当时唯一的儿子,  结果最后只被册封为嫔的倒霉蛋。

        从来没有什么规定侧福晋一定要封妃,或者是一定要封贵妃,封嫔也是没问题的。

        比出身,比家世,比资历,  比子嗣,比恩宠,  蕙兰现在都在年侧福晋之上,自然当得这声“姐姐”。

        看着蕙兰理所当然的应下了自己的这声“郭姐姐”,年侧福晋心里有些不开心。

        事实上从赐婚的圣旨下达后,  年家包括年侧福晋在内都不怎么高兴。

        这到不是年家嫌弃四阿哥胤禛一大把年纪了,  而是因为年家从始至终走得都是纳兰明珠那边的路子,  贸然换路,哪怕这门亲事是皇上赐下来的,也会让人觉得年家是骑墙派,  看见八爷党那边情况不好,  准备闪人。

        众所周知骑墙派的下场一般都不怎么好。

        年遐龄一向是谨慎小心的性子,当年在郭琇坏事后,  他就立马急流勇退,回家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

        长子年希尧和他一样是一个谨慎忠厚的性子,  资质一般,胆子很小,但却是最好的守成人选。次子年羹尧读书好,  也有年轻人的冲劲,是开拓家族前路的好人选。

        有这么两个一攻一守的儿子,年家的未来可以说蒸蒸日上是指日可待。年遐龄心情很是不错,所以哪怕是在康熙四十三年的时候就以疾乞休,他现在还身体倍棒,还能再活几十年。

        谁承想,眼瞧着次子年羹尧得皇上看重提前熬出头,年家要蒸蒸日上之际,皇上突然给了这么一门赐婚,顿时年遐龄就头大不已。

        任凭谁都知道,嫁皇子,那不是嫁一个人,而是嫁全家!

        历朝历代就没见过,哪位新皇会对当年和他争夺龙椅的兄弟的妻族重用,不赶尽杀绝都是新皇大度。即便是大清的国情不一样,不可能毁灭一个家族,但这一支也不可能翻身了,新皇要用也用另外一支人。

        如此一来,年遐龄如何不愁?

        借机脱离八爷党是错,不靠近雍亲王也是错,处在年家这个位置,真的是感觉做什么都是一个错!

        年夫人和年侧福晋不开心的原因和年遐龄的不一样,朝堂上的事两人不清楚,自然不知道这门亲事,可能会让其他人认为年家是骑墙派。

        两人不开心的原因在于,年侧福晋嫁进去是侧福晋,不是嫡福晋。

        因为年遐龄的性子,加上当时年羹尧被皇上破格看重,所以年家上上下下的人都认为,皇上可能会将年侧福晋指给宗室做嫡福晋。

        这是前面几位皇上的宠臣走过的老路。

        如果年家是满洲八旗,那可能还会肖想一下皇子嫡福晋的位子,但偏偏年家是汉军八旗,所以年家很理智的认为应该会被指给宗室。

        谁承想……

        年夫人可一直教女儿得都是正妻的教育,侧福晋虽然能称得上妻,可在嫡福晋面前就是个妾,处处受到嫡福晋的辖制。

        更让人不开心的是打听回来的有关雍亲王府的消息,四福晋现在已经无宠无子,没有什么威胁,明面上敬着就是,想来四福晋也没那份打压侧福晋的底气。

        可雍亲王府的侧福晋,就让年夫人和年侧福晋都皱眉头大,满洲八旗出身,育有两子,又有侍疾之功……着实是一个大威胁。

        至于李庶福晋,直接被两人忽视了。

        侧福晋的地位和庶福晋的地位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除了皇帝家外,宗室里一般都没有嫡福晋无子结果却绕过侧福晋所生的儿子让庶福晋所生儿子继承爵位的事情,除非侧福晋的儿子犯了大罪,或者是夭折。

        一般情况下都是没有选择了,让庶福晋或者是格格的儿子继承爵位,然后由这个继承了爵位的幸运儿上书皇上,给自己生母抬位分。

        对于蕙兰,在出嫁前,年夫人自然会和年侧福晋分析一番,为和女儿想几个应付的对策。

        心酸,不甘,不爽,又如何?

        这是皇上指的亲事,他们和雍亲王都无法拒绝。

        她们能做的只有向前看,只能选择接受这件事。

        四阿哥胤禛重规矩那是出了名的,年家也自然打听到了,所以年夫人给年侧福晋的对策就是,进府后先别和四福晋和蕙兰对着干,一个是嫡妻,一个是宠妾,年侧福晋要是一进府就和两人对着干,只会惹四阿哥胤禛的不喜。先摸清楚出府上的情况再说,毕竟他们不可能对雍亲王府的事打听得清清楚楚。

        年夫人给年侧福晋制定的计划,其实就是蕙兰之前的行事风格,前期先苟着,等有了四阿哥胤禛的恩宠和儿子,有了底气后,再猖狂。

        只是,年侧福晋虽然和两个兄长并未是一母同胞,但因为她母亲只有她一个女儿,所以和两个兄长感情还行,到底是妹妹不是弟弟,未来不会和对方争家业。这几年,长兄年希尧外出做官,年侧福晋和一哥年羹尧相处的多,自然不免受到了对方少年得志的影响,不想屈居于他人之后。

        再说了,四阿哥胤禛的心就那么大一点,郭络罗氏占多了,其他人能占的位子自然就小了很多。不扯下郭络罗氏来,她如何上位?

        年侧福晋心里是打定主意要和郭络罗氏争一争,当然她不是傻子,也听进去了年夫人的话,不会急于这一时半会儿,至少也得将府上的情况摸清楚了再说。

        也因此,这声“郭姐姐”年侧福晋才叫的那么干净利落。

        而不是像上辈子那样,磨磨蹭蹭的,那声“李姐姐”叫得颇为有些心不甘情不愿。

        蕙兰并不知道年侧福晋的心里活动,不过知不知道都一样,蕙兰心里防着对方了,因为她知道年侧福晋就不是省油的灯,不然哪怕四阿哥胤禛为了拉拢年羹尧不会冷落年侧福晋,但也不用做到那种几乎专宠的程度。

        之所以说是“几乎”,那是因为头顶上还有皇上看着了,四阿哥胤禛也没有宠妾灭妻的想法,依然给四福晋脸面初一十五都会去正院。

        给四福晋行跪拜之礼,然后行平礼见过蕙兰。

        其他人,就是她们主动给年侧福晋行礼呢。

        底下的小妾,年侧福晋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也就多看了武格格的脸一眼,然后多看了耿格格的肚子一眼,便飞快移开了自己的视线。

        至于李庶福晋,在年侧福晋看来,对方之前手握那么大的优势,结果却被郭络罗氏反超,想来不是个聪明的。

        倒是李庶福晋看见了年侧福晋后,总感觉年侧福晋给她的感觉怪怪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不过一时半会儿李庶福晋也想不起来。

        再则她也知道今时不如往日,自己在四阿哥胤禛心里的地位没以前那么高了,自然没多少的确搞事。

        心里又藏着事,今天倒是很是老实。

        定下名分后,四福晋宣布仪式完成,然后就是由四阿哥胤禛领着年侧福晋进宫谢恩,四福晋和蕙兰也跟着一起入宫。

        都入宫后,没走多久,几人分开,四阿哥胤禛领着年侧福晋去乾清宫向皇上谢恩,而四福晋领着蕙兰先去了永和宫德妃娘娘那里。

        今天的主角不是自己,蕙兰继续当背景墙。

        走进皇宫,蕙兰一般都是当背景墙,一段时间下来,也算小有心得。

        德妃娘娘明面上对人十分和蔼可亲,也不会故意为难儿媳妇。皇太后和其他宫妃没事也不会找蕙兰这个侧福晋的茬,那样太丢身份了,所以蕙兰这背景墙当得也算轻松。

        这一次也不例外,不过蕙兰明锐的感觉得出,德妃娘娘看向年侧福晋的眼神有些复杂。

        的确是有些复杂,看着年侧福晋,德妃娘娘心里是有些遗憾的,早知道皇上会给年羹尧的妹妹指给四阿哥胤禛做侧福晋,她就应该给十四阿哥胤祯争取才是。

        或许是有些偏心,但更多的还是在德妃娘娘眼里,四阿哥胤禛没野心不争不抢,娶这么一个侧福晋,纯属浪费。

        不过皇上做的决定,德妃娘娘可没底气反驳,反而还要称赞。

        好在两个养子的嫡福晋让德妃娘娘很是满意。

        在永和宫待了一会儿,德妃娘娘就领着几人去寿康宫给皇太后请安。

        皇太后是坚决拥护正妻地位,加上年氏又是一副扶风弱柳的身姿,实在是让皇太后不免想起某人来,心情也跟着不高兴起来。因此对年氏淡淡的,也就脸面上过得去,和对上其他人和蔼可亲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年侧福晋心里虽然郁闷,但却不敢表露出来,皇太后的那点事大家都心知肚明,不知道的进宫前也会被家里老人提点,偏偏皇上敬着皇太后,导致皇太后在皇宫地位很高,年侧福晋心里在不高兴也只能憋着。


  (https://www.biqiugexx.com/book_55915526/127812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om